前情提要:
在下在台北工作的時候,曾經進入50嵐兩家店做過各半年左右。(加起來一年多) 兩次都在學會煮茶煮料,然後變成超強的外送手之後就離職了,沒能進到下一階段[ 吧檯泡茶 ]。
老實講,這有種女友把到手卻沒能弄上手(喂!)的感覺。有點可惜,但其實也滿清楚分手的理由所以又能釋懷那樣。
現況:
現在在澳洲找工不是很順,只好硬著頭皮先進澳洲這邊的連鎖手搖飲料店工作。
而這次又再度進入同業工作,默默看到很多以前覺得很基本,現在卻看著覺得心裡很不舒服的"眉角"。
像是茶溫這件事情!
不知道各位台灣喝飲料的人有沒有注意到,50嵐架上的保溫桶除了顏色不同之外,上面還會有溫度計。
是的。一杯手搖茶的成形只有幾個大準則:茶葉、水、溫度。
每個50嵐店員腦中都有一個很大的表,裡面已經寫著滿滿的數字,和各種條件反射的相對應動作。茶溫就是其中第一大項!因為茶溫會影響茶的風味!茶溫不在標準內的,是不能被使用的。
曾經那麼重視的事情,現在這家店卻完全不在乎。真的是讓我心裡分分秒秒都很崩潰的事情!!!(´ε`;)
尤其是我自己泡了幾杯"感覺不太對"的飲料之後。我心裡明明知道那杯茶不在水準內,那杯茶一定不好喝~但是我又要不斷告訴自己:「這裡是墨爾本,我有照著這家店SOP走。就算不是我出,其他員工也都這樣出……」(つ▀¯▀)つ(つ▀¯▀)つ(つ▀¯▀)つ Let it go~
尤其我來澳洲已經一個半月,這期間跟著我姊喝過至少4~6家手搖茶飲。每次進店面我都會忍不住瞄一眼他們做茶。我目前還沒看到有溫度計的。(自己內心崩潰八百次)
喝一口手搖茶就能在心中講出優缺點。(缺點很明顯,而且一喝就知道哪裡出問題。為了避免自己太過憂鬱,心裡馬上又會幫他尋找優點,不然實在沒辦法繼續喝掉澳幣6塊多的飲料。)
進餐飲業六年多快七年,混得沒有很好,但是卻是讓我看到很多不同的觀點跟堅持。然後幾個我熟悉類型的食品,一入口我就能判斷他是不是優質食材,基本程序有沒有做透徹。
感謝我過去所有的經歷。同時也很痛恨他們。
因為他們把我訓練得嘴太刁了!
活到30歲,才知道自己被訓練得太講究了!(つ﹏⊂)(つ﹏⊂)(つ﹏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