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在台灣,通常進餐廳之後,前面遇到的第一位服務人員會對顧客口頭打招呼。「你好!歡迎光臨!」或日式餐廳「いらっしゃいませ!」之類。
顧客方面,可能會覺得是被注意到(被尊重?)。進而會對服務人員表達所想要的需求( 幾個人用餐 / 借廁所 / 送貨 / 面試…)
店面管理階層(經理)跟老闆,常把這個招呼語視為門面。認為這是顧客對這家店的第一個接觸、第一印象。所以會極力要求要有精神並且親切熱情。
實際上…
身為一個工作中的現場人員,我們都知道打招呼的實際用意,就是警示(ノ・ェ・)ノ(ノ・ェ・)ノ(ノ・ェ・)ノ………提醒!
- 提醒自己人不要再散亂!有人來了!(瞪)
- 提醒內場準備好,等個10-15分鐘就會有點菜單進來了!(踩菸蒂)
- 提醒冷檯皮繃緊,他們要開始衝刺了!(沙拉+生魚片這類冷菜要先上)
- 提醒Bartender注意一下,七點半的包廂進場了!5-10分鐘會開始點酒水飲料。
- 提醒前台接訂位電話的同事,哪個桌子現在開始有客人占用,不要重複接訂位還有用餐時間安排的細節。
簡單來說,就跟我那個時代(對!我那個時代!)國小上課的時候,下課亂成一團,上課鐘響起卻沒有人在聽。老師一踏進教室,班長就要帶頭對全班大喊:「起立!」的那個moment一樣!
是一個表面上看起來是尊重,背後用意卻是團隊內互相警示的作法。 |ω・)
題外話:我不小心變成老鳥的時候,其實不會告訴新進員工這類的話,也不會去要求新人打招呼要很大聲很有元氣。但是我看到扭扭捏捏、覺得大聲向顧客問好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的時候……。
我只覺得他媽的連鸚鵡都比你有用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