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大學指導教師

落地澳洲即將滿七個月,這兩天突然好像跨過了什麼界線。心裡一下子變得踏實。

來這裡工作了六個月,勉強還是在餐飲業內打轉。雖然不是在最想要的餐廳內工作,但是根據自己的消費經驗以及上班時觀察客人還是能辦到的。( ゚▽゚)/

小細節先不談,澳洲的客人跟台灣客人最大的差別就是,他們不太會試圖要指導你做事。


其他國家文化我不太懂,但是中華文化的階級制度根深蒂固,無法改變。(某些西方人有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…也是…)

階級制度到了現在這個假裝平權的社會上,延伸出很多有趣的社會現象……像是台灣所有產業都覺得自己社會階級凌駕在服務業之上。(*而所有面對人的產業,都被各式投訴機制馴化成服務業,包含醫療業。*)(இ﹏இ`。)


 

以我自己為例,其實我不是很會唸書的人,背什麼都記不住。(金魚腦) 所以我覺得會唸書的人很厲害,不管他是不是天生就有才能的,其實多多少少都需要倚靠一些努力。 但是我就很常遇到一些不斷大放厥詞的說:「會唸書沒有什麼了不起的!」的人。而且,會講這種話的人,通常都是學歷比較低的人。這類朋友,也很愛自稱是社會大學。(以上沒有批判之意,只是描述某些特殊朋友的特殊現象,請勿自行對號入座,謝謝。)

大學畢業,出社會工作後,覺得各方面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。因此在各個領域很認真地當學生,竭盡所能再進修,並跟同事還有客人學習。不管是語言、社交技巧、業務嘴臉…XD,也真的學習了不少並在日後使用。

不知道我是不是學習過程表現太好,還是裝學生的樣子實在太過謙卑,實在很容易誘發那些社會大學的朋友作育人才的慾望。(〇o〇;) 這麼多人時時刻刻都要跑出來當我的指導教授,我大學寫專題的時候找教授還沒有這麼好找呢!(ㆆᴗㆆ)


 

台灣的餐飲業強調客製化,小至飲品的甜度溫度,大至肉品的生熟度及宴會餐點的擺盤方式都提供多樣化的選擇。

澳洲方

我現在在飲料店工作,給澳洲人菜單之後,他們點完之後,當我主動問甜度冰塊需要調整嗎?他們會覺得……

  1. 「喔喔!!這還可以調整的喔?」澳洲人表示驚喜。・+(*゜∀゜*)+・
  2. 「哎呀好麻煩,你就給我一般的就好。」是的,澳洲人也不是趕時間,就是不想把人生搞得麼複雜,全冰全糖時常可見。(; ̄Д ̄)

台灣方

我在台灣的餐廳工作,給台灣人菜單之後,他們點餐的時候,當我主動問這道餐點你要做原味還是蒜味?(二選一) 台灣人會說……

  1. 為什麼不能做成辣味?(狀況一) (金斧頭銀斧頭你掉的是?為什麼沒有不鏽鋼的?)
  2. 我想要做一半一半。    (狀況二)  (金斧頭銀斧頭你掉的是?上面金下面銀謝謝。)

面對狀況一:當你千辛萬苦地跟他解釋這道餐點不適合做成辣味,他會再延伸出兩個模式→

  1. 強迫你做成辣味。 (然後吃一口不好吃還會要你退錢或者換一盤新的給他。)(눈_눈)
  2. 聽完你解釋之後,還是硬跟你要了一盤辣椒粉/辣椒醬。邊吃邊沾還會邊數落你說:「你早就這樣給我不就好了?你們老闆怎麼請到你這麼不會做生意?以客為尊懂不懂?就是客人喜歡什麼就給他什麼,有什麼好不能做的?哼!我常客捏!」

面對狀況二:當你牙一咬,答應了客人一道餐點做成兩個口味(一半一半)的要求。再去跟廚房溝通完,被廚房的人狠狠數落了一頓之後。(因為做一道菜,花兩道菜的時間。)客人會再冒出兩個模式→

  1. 「這東西怎麼份量這麼少?你們店賣這個價格才給這麼一點東西喔?你這樣我們人這麼多要怎麼吃?」   (幹!啊就一人份硬要逼我做成兩個口味0.5人份0.5人份的樣子,現在還要嫌他少樣子不好看?幹你也知道你們很多人來喔?他媽的叫你先點三份,死都不要說點一份就好,現在嫌我份量少? 寫一份就一人份的東西啊不然是要十人份量的喔?)
  2. 「哇!兩種口味都好吃耶!我還要再一份!」『請問是要點原味的還是蒜味的?』「人家要跟剛才一樣,幫我做一半一半的!(裝可愛貌)」 (裝可愛?就妳這個樣子還給我裝可愛?他媽的找我麻煩!)(♯▼皿▼)

其中有一些朋友,他真的"不是"要刁難你,他是試圖在跟你“商量"。「小姐!我女兒吃素啊!你們那個明太子焗烤馬鈴薯,就不能把明太子挑出來不要放就好嗎?」

『大哥不好意思,那道菜真的沒辦法做素的!』明太子已經拌入醬料內了,根本就不是撒上去的,挑出來挑個屁啊!我才不想因為一個不懂程序的人又被廚師叫過去罵。

拍桌子!「你怎麼講不聽咧?」大哥一秒怒。「我就說那個要做素的,你就給我做素的!你們是怎麼開餐廳做生意的?要什麼沒有什麼!」

*我那時在日式居酒屋工作。* 我才想問他幹嘛帶一個吃素的女兒來居酒屋吃飯!能做素食的菜色就這八九種,他自己女兒挑食,這也不吃那也不要!他媽的台灣這麼多素食餐廳不帶他去,硬是要來居酒屋吃飯,然後嫌棄這裡什麼都沒有!幹那你走啊!

***對不起後來回憶湧上怒火都上升了。(ノ゚▽゚)ノ


 

總之我要說的是,台灣有很多社會大學的朋友都有作育英才的偉大志願,人人都關心別人家的孩子,每個人都是優秀的社會大學指導教師。

相較澳洲,澳洲真是太糟糕了!澳洲人都不關心別人家的孩子,不喜歡做教育。每個澳洲人都不喜歡帶腦袋出門,每次買東西都笑嘻嘻地請店員推薦餐點。 真的吃了喜歡的會笑嘻嘻地再跟店員打個招呼再走;就算吃了不喜歡也不會發脾氣,下次還來再慎重的試別種餐點,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為止。

澳洲這種不把自己社會經驗分享出來教育別人家孩子的行為,真是不可取!^ↀᴥↀ^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