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澳洲,將近一年的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經驗,告訴我滿多事情。其中一項經常在我眼前上演的文化差異,就是老人搭乘這件事。
在台灣我不太搭大眾交通運輸,一方面是便利性不足,一方面是搭車有太多來自各界的[ 指教 ]。
我曾經在台灣坐火車時,特意買了座位(有一些火車有分座位跟站位的價格,站位通常價格只有座位的一半)。上車後卻看到我的座位已經被一個婦人強佔,她還告訴我:「你是年輕人,站一下沒關係。我坐著也沒有幾站。」
*禮讓這種事我可以給,但是你不能主動伸手來討。*
**於是我就把她趕起來了!!XD**
***不要臉比賽不能輸啊!*** (事後被我媽念我很沒有家教,但是我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…)😜
(用帥爺爺當示意圖)
因為澳洲是移民大國,所以在同一件情況出現的時候,可以觀察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教養。
- 亞洲面孔(印度):通常印度老人出門,都是攜家帶眷,一大家子的。一旦上車,車上座位不多的話,子女會先佔位置給老人跟小孩坐。🙄
- 亞洲面孔(華人):華人老人會獨自出門,或兩三個老人結伴搭車去買菜。他們一旦上車,就會「看」著他想要坐的位置。🙄100%坐在該位置上的人,會站起來讓位。重點是,他們其實沒有那麼老。🙄🙄最年輕的甚至看起來不過五十歲,坐下來聊天的時候,整台車都聽得到,中氣十足,身體非常硬朗。🙄🙄🙄
- 澳洲面孔(白人):同樣的情況下,一個看起來五六十歲的白人上車,他們不但不會採取各種「明示暗示」要你讓位,而且你讓位給他,他不肯坐,還會說沒關係!他很好!甚至那種老到拿拐杖上車的老人,他一上車,眼睛不是先搜尋他「想」坐哪裡,而是會先尋找「哪裡還有空位」,只要有空位,他們都會自己過去坐。(不論是否離門口很遠。)大部分都是那種老到你都想伸手扶他的老人,才會欣喜感激的接受其他人的讓座。
還有一次我坐火車(類似電聯車)遇到一個滿有趣的特殊狀況,一個瘦瘦的孕婦,禮貌的跟一個坐著的乘客要座位坐。然後讓座的那方跟需要座位的雙方,其實都很歡喜愉悅(這樣用好像哪裡不對),反正雙方其實都是心理舒坦開心的。
孕婦搭乘的距離比較短,下車的時候把座位又請那個乘客坐,很感激地打完招呼之後就離開。
雖然台灣面對下流老人,也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對策→(裝睡的人叫不醒)
但是澳洲老人真的讓我見識到另一種風貌,另一種倔強→(覺得自己沒有老到需要被讓座)以及另一種尊重。
華裔老人每次都"理所當然“的接受別人的讓位 (在他一上車就盯著他要的座位後),這點讓我心裡很不舒服。(然後坐好之後開始大聲用我聽得懂的話聊天,我真是因為他們,統計數字非常精確……就是華人沒錯!)
我一直不斷在思考,到底是什麼樣的文化背景才會教育出「因為我比你老!就是比你大,你就是要讓我!」的思維。
(可能是儒家思想?儒家追求的禮儀某些層面根本就是拿來規範,讓階級制度更加明確,告訴你不能反叛,不要以下犯上啊!不然幹嘛君君臣臣子子。就是告訴你階級低的人要做好自己的本分,不得越矩!)←對不起扯遠了!我不是專家,只是腦子想想。
身為一個青壯年階段的上班族,被工作折磨了8-10小時之後,拖著疲累的身軀想回家放鬆。搭個大眾交通運輸要禮讓小孩、孕婦、身體有狀況的人……這些真的沒什麼,但是一旦涉及還要禮讓給自以為自己很老的人……。
在累得要死的時候,想休息一下,卻遇到一個滿臉紅光,神色自如,看起來就是吃飽喝足剛休息完,剛從家裡舒舒服服出來的"長者",向你討座位……(眼神死)
結論是:台灣真的是很適合自駕的地方。(結論落在這麼奇怪的地方真的可以嗎?XD)
總之,謝謝澳洲的老人讓我看見"不是非得讓座不可"+"不是沒讓座就是罪該萬死"。
並且,謝謝澳洲的老人讓我有能力選擇讓座;讓我找回讓座的初衷,那份誠心助人的喜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