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廳做久了,總會從品行糟糕的客人身上學到一些要不得的事!
每件事情都是兩面刃,完全看你運用的手法,可以決定事件的發展和事情的走向。
這篇文章我們來談談尷尬這件事。
通常在比較好的餐廳吃飯,光是座位安排就是一門學問。
餐廳內安排顧客座位,不只是形象考量(有靠窗或者落地窗設計的餐廳,通常會先安排客人坐在窗邊。講得好聽點是要讓客人視野比較好,實際上這是另一種宣傳效果。)
就算讓客人挑座位,也不是開放式選項,而是2擇1。(永遠不要挑戰人類不要臉的程度!就是會有兩個人跑去坐六人座、八人座,最可怕的是他們還說自己食量很小只點一人份的餐點,然後包包還到處放這樣。)
要順利使用『尷尬』當作武器,首先,你要瞭解什麼是這個場合會產生的尷尬。(像是不懂尷尬為何的部分老小,就不用學會使用這種武器了,他們本身就是會走路的兵器!)
簡單來講,客人分成兩種類型:安靜型跟吵鬧型。
安靜型:老夫妻、小情侶、獨自用餐者。
吵鬧型:三人以上的女性同胞(我會不會因為這個被打死?༼ ༎ຶ ෴ ༎ຶ༽)(但是這是真的啊!兩個女生聊天還在可控範圍,只要三人以上根本就是會走路的市集耶!)、有12歲以下兒童的親子組、有老有少的四人以上家庭組合、看起來彼此熟悉的同事/朋友死黨組。
把安靜型的放在吵鬧型旁邊,會產生尷尬。
一般科學(?)的安排法都是將這兩種類型的時間錯開,空間也盡可能放在地球店面的兩端。
另一種是性別與數量只要差距太大,就會產生尷尬。
像是一個男生安安靜靜地在角落某桌吃飯,結果你一次帶位帶另一組五個女生過去放他旁邊‥…我們先不管長相、年齡還有氣質( 是的,我腦內已經有很不妙的畫面!XD),都會對顧客的用餐體驗打折扣。
同一類型的他們會互相折磨沒錯!
(例如安靜型+安靜型的那區只會聽到餐具跟竊竊私語的聲音)
(又或者吵鬧型+吵鬧型會因為對方很吵,所以更放肆地大聲聊天!)
但是他們並不會產生尷尬!做自己好自在~~~(ΦзΦ)
同理可證!
當你翻桌翻不出來的時候……
當你候位名單已經寫到第二頁……
當你門口來了一組又走了一組沒能入座的客人……
那兩個吃完飯卻癱軟在你店內椅子上滑手機,彷彿這裡是他家客廳的小王八蛋……
知道該怎麼做了嗎?(ㆆᴗㆆ)
尷尬的力量啊!
請賜予我神奇的翻桌能力吧!ᕦ⊙෴⊙ᕤ
後記:我忘記我之前有沒有講過!所以我就再講一次(口水很多)~~~
出門專門丟人現眼的厚臉皮我本人,某次遇到一個真心讓我尷尬到不行的情況……。
我去IKEA獨自用餐,找了一個四人桌乖乖地坐在內側吃飯。(我一開始會坐在內側是想說,萬一來一個一位或者兩位,他們比較好坐下來吃飯。)結果才剛吃沒多久,就來一個媽媽問我其他位子有沒有人坐?
我搖頭。
之後我對面坐那個媽媽,旁邊坐一個外國人爸爸,斜對角是他們的混血女兒。整頓飯我都再聽他們用英文暢談日常……
明明我才是先到的那個,但是在那頓難以消化的飯之中,我有種誤闖別人家庭、甚至是我在寄養家庭裡面吃飯的感覺。XD
真的不要出去這樣包圍獨自用餐的人,他們真的很可憐~~~(☍﹏⁰)。
1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