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回台灣在找工作。除了原本熟悉顧客習性跟市場的台北市區之外,也花了時間瀏覽了一下我不甚熟悉的台中。
因為我不熟悉台中的市場,所以Google的評論不可信(喂~)(註1)
所以我就找出另一種 [ 雷點指南 ] → GOMAJI團購網。
那個團購網上面各項優惠價格,什麼下殺五折的各種套餐都有。不同店家還針對團購餐券提出不同的規範,試圖要在打折招攬顧客的同時,也把客人限制在冷門時段前來消費。
- 就顧客的角度來講,除了限制很多之外,是很划算的價格。
- 就經營者的角度來講,可以先收到很多預付款,是個不錯的交易。
- 就現場營運人員的角度來講……………….(太多不能講的字眼了)
- 就正在找工作的餐飲人來講,這是一個不能丟履歷的指標。
警告標語:
以下要講我個人偏見的實話了,不能看的趕快離開,我沒有針對誰,不要對號入座…我做人很壞,我真的會好好學習如何使用法律的權利。
該走的都走了嗎?
就餐廳來說…(不要去看飯店業,那個產業我不熟悉),會跟GOMAJI合作的,就是在垂死掙扎,快要倒店了啦!
這些店家前期有開起來,生意有做起來。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錯(這我倒是沒有研究),生意量開始下降。店家開始想盡各種手法招攬客人。最最最後的手段,就是跟團購券的媒體合作。
跟團購券的媒體合作,美其名是會先收到預付款。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賺頭的在做生意!不僅做了漂亮的折扣給消費者,還要被合作媒體抽成。
重點是,使用團購券的消費者,只有很少一部份是該店家的目標消費客群。大部分都是因為特惠價格才來嚐鮮的消費者。不只不見得會帶其他新的客人前來,甚至可能只會有這一次的消費。
就是在營造一種生意沒有那麼爛的假象給經營者看啊~(≖͞_≖̥)
就我一個找工作的人來說,該投履歷到這種……很有可能培訓期結束,就收店的地方嗎?
那個經營手法完全就是一個無法止血的惡性循環。原本老客人已經在流失了,新客人又補不進來,然後餐廳看起來生意沒有很差,但是帳面一直打不平……。
(´_ゝ`)
註1:關於Google的評論,如果你生活在那個地區,基本上你們是活在同一片天空(誰不是?)你們分享同樣的價值觀。
以嘉義為例,嘉義人好吃就排隊買。誰花時間去寫評論的!XD
所以只有少數臉皮很薄(?)的顧客,遇到問題沒有去告知店家,並且與他們做溝通。就自行尋求一個自認為公開的方式抱怨+批判。
所以對於像我這種嘉義人來說,Google的評論,就是看到裡面的事件,理解到曾經發生這樣的事情。喔~~~就這樣。
有的文化習慣稱讚。
有的文化喜歡使用這種方式投訴。
完全端看該地區的表達習性和店家重視度。
沒有絕對的對錯。只有不同的角度。